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Rss
臺灣PISA 2018成果發表記者會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國教署 聯絡人:彭富源    電話:(02)7736-7411 電子信箱:
活動照片_大圖


108年12月3日下午4時臺灣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同步公布「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2018」(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的結果。本次評量以閱讀為主測領域,數學、科學為輔測領域。臺灣學生閱讀表現平均503分,在參與的79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7名。相較於同樣以閱讀為主測的2009年,臺灣PISA 2018閱讀表現進步8分,並且從「與OECD平均相當的國家群」,上升至「顯著高於OECD平均的國家群」。數學表現平均531分,科學表現平均516分,兩項輔測領域的表現仍保持優異。臺灣PISA 2018在全國參與施測學校、教師與學生們的努力下,順利完成。

一、PISA評量說明

PISA調查不同國家15歲在學學生的閱讀、數學及科學素養,主要評量學生參與社會所需的關鍵知能。以國際比較方式,提供國家該領域教育情形評鑑資訊,作為各國精進教育政策的参考。臺灣PISA 2018由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洪碧霞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藉由校際合作組織跨校研究團隊來執行計畫。PISA每3年評量1次,臺灣自2006年開始參與,2018為第5次參加。臺灣參與PISA 2018的樣本共計192所學校、7,243位學生。自2015年起,PISA全面實施電腦化評量,每位學生藉由作答系統進行1份測驗及3份問卷的填答,測驗包含主測領域閱讀以及1至2項輔測領域的題目,3份問卷則分別為學生問卷、資訊與通訊科技問卷及教育職涯問卷,蒐集學生社經背景、數位科技熟悉程度,以及學習經驗與未來規劃等相關資訊;同時,受測學校的校長與教師也分別填寫學校問卷與教師問卷。OECD對於調查方式及施測步驟均有標準化的流程規範。

二、臺灣PISA 2018閱讀表現有進步

臺灣PISA 2018閱讀表現平均503分,顯著高於OECD平均(487分)。其中,臺灣學生在定位訊息、理解、評鑑與省思3個閱讀歷程分量尺上的平均分數分別為499分、506分、504分,相較於臺灣PISA 2009的495分(與OECD 2009平均493分相近),臺灣學生閱讀素養呈現小幅提升,在國際比較上也略有進展。PISA依據閱讀分數將學生表現由高至低分為水準6、5、4、3、2、1a、1b、1c以及「低於1c」共9個水準,並定義「水準5以上」及「未達水準2」的學生分別為高表現及低表現的學生。值得注意的是,從2009到2018年調查,我國高閱讀表現的學生從5%翻倍成長至11%,不過低閱讀表現學生比例還是值得重視。整體而言,9年來臺灣學生閱讀表現有小幅進步,而仍需持續努力提升閱讀表現低表現學生的表現。

三、臺灣學生PISA 2018數學及科學表現保持優異

PISA 2018的數學與科學雖非主要評量領域,但仍有基本試題讓各國追蹤學生在這兩領域的表現,臺灣學生在PISA 2018數學表現平均531分,顯著高於OECD平均489分;科學平均516分,同樣顯著高於OECD平均489分。臺灣學生數學與科學的優異表現,一直是臺灣競爭力的基石,本次評量數學與科學表現皆維持在顯著高於OECD平均國家群的前段。

四、臺灣在3個領域同時高表現的學生比率為OECD平均的2倍

世界各國對於高階技術人力資源需求快速成長,形成了全球化的人才競爭現象。PISA表現水準5以上的高表現學生比例,對於想要開創高階知識或技術的國家而言特別重要,這些優質的學生可幫助國家成為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體。檢視這些學生在閱讀、數學與科學的表現有助於國家對未來人才庫的評估。臺灣有6.7%的學生在3個領域同時呈現高表現,是OECD平均(3.3%)的2倍。不過,臺灣3個領域同時低表現的學生為9.0%,雖低於OECD平均(13.3%),但仍值得關注。

五、臺灣教育均等指標略有改善

PISA重視教育均等議題,嘗試提供各國不同的參考指標,例如學生社經地位與其表現的關聯、校際變異、性別差距及城鄉差距等等。當社經地位與學生表現的關聯愈低,或是各類別學生差距愈小,表示國家的教育均等程度愈高。臺灣學生社經地位與閱讀表現的關聯大致上與OECD平均相當,與2009年相比,關聯程度略微下降。校際變異比例從2009年的32%降至2018年的29%。性別差距方面,2009年女學生高於男學生37分, 2018年性別差異下降為22分。城鄉差距方面,自2009至2018年,臺灣都會與工商區提高7分,新興與傳統產業區提高4分,低度發展與偏遠區則提高20分,呈現更明顯成長,因此閱讀表現的城鄉差距有些微縮小。整體而言,臺灣的教育均等指標呈現微幅的改善。

六、未來展望

PISA自2000年實施以來,各國教育改革多同時參酌PISA結果,可見素養取向的評量,已大致獲得世界各國教育決策者的認同。以臺灣而言,108課程綱要即以核心素養為主要訴求,並強調學生自主行動、主動探究及系統思考的能力。參與PISA,一方面認識OECD有關社會需求重要能力的定義,另一方面參照OECD平均,有助於了解臺灣15歲學生學習素養的整體表現概況。臺灣PISA 2018執行團隊依據評量結果,提出以下教育展望:針對低閱讀表現學生進行積極扶助,以降低未達水準2學生人數比例;呼應108課綱,強化主動嘗試與調整的問題解決能力;強化素養取向的教學與評量。
   
基於PISA 2018閱讀素養的評量結果,教育部將積極透過「提升國民中小學學生閱讀素養實施計畫」,發展自主閱讀學習的課程教學模式、提升教師閱讀素養教學專業、設置自主閱讀空間,並強化偏遠地區閱讀資源及增加閱讀教師,以增進國中小學生閱讀素養。於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將結合新課綱,發展各科推動閱讀理解之策略與模式、辦理教師專業知能研習工作坊,並持續補助學校充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設備及設施,以精進教師閱讀教學知能,營造校園閱讀風氣,提昇學生閱讀素養。針對閱讀表現低成就學生,將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辦理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扶助方案補助要點」挹注學校增加開辦學習扶助課程所需經費,強化素養導向之扶助課程教學。

自2015年起PISA全面實施電腦化評量,臺灣學生在一般情境較少接觸這樣的評量方式,PISA數據也顯示,臺灣學生於試題未填答率較高,為改善此一情形,教育部近來已建置科技輔助平臺,藉由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診斷學生學習需求,立即回饋教師提升教學成效,目前已累積3萬多題之中小學基本知識或素養導向試題,4千多教學影片,更與全國22個縣市的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與縣市學力檢測資料結合,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適性化的補教教學。透過素養教學、科技化媒材與系統化分析,教育部未來將持續培育學生各項核心知能的應用能力,同時發展學生數位學習能力來因應資訊飛速成長的時代,期能拔尖扶弱,全面提升每位學生的核心學習素養。

上版日期:108-12-03

  • 相關圖片
    1. 活動照片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