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澄清

Rss
澄清十二年國教歷史課綱草案之相關誤解 友善列印
資料來源:國教院
發布單位:教育部 聯絡人:洪詠善    電話: 電子信箱:ireneh1220@mail.naer.edu.tw

近日輿論大幅報導刻正審查中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領綱,當中在國高中教育階段包含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目,其中各界關心歷史科目課綱之分域規劃,部分錯誤訊息刻意誤導歷史課綱草案內容中,台灣與日本之關係,甚或誤導日本成為祖先等莫名指述,為求慎重,國家教育研究院特說明如下:

 

、歷史課綱是為本國之歷史,不可能被日本主導

國、高中課綱皆着重中國與其他地域的互動,高中第二分域則更著重跟東亞的互動,目的即在兼顧教學條件與素養學習目標。課綱中所謂東亞,旨在揭示有限教學時間下從事探究的可能空間範圍。但這個範圍隨不同時期歷有變遷,並非一固定的空間或疆域概念。

針對學者關心有關東亞研究與編書的人才問題,東亞研究在臺灣,在歐、美、日等學界皆素具傳統,臺灣、歐、美等更多有系所、學會係以東亞歷史、文化、語言研究為名者,出身於彼的臺灣相關人才與研究素材可謂多元濟濟。因此,所謂歷史課綱被日本主導,是無的放矢,刻意操弄人民情感;尤有甚者,誤導人民以為課綱會使學生認為日本人是我們的祖先,更是無稽之談,令人痛心!

 

二、歷史科國高中分域規劃係落實素養導向之學生學習

在總綱規範的學習時間下,歷史課綱研修小組以強化與落實總綱的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等核心素養。歷史科目國中課程採取長時段的通史架構,普高課程則在國中學習基礎上,以專題為架構。考量教學時數與必修學分數調降的條件,是以將全球的歷史由近及遠,分成了以臺灣、中國和世界為重點的三個分域,並以動態觀點考察不同分域的變遷與互動。

採取動態分域架構的目的,在引導學習者從其主體觀點,突破單一區域的歷史學習,導向全球互動關聯的系統思考與多元理解,並利用「歷史考察」的課程,依學習狀況彈性擴充探究範疇,符合現今跨域學習之重點且亦可提升身處全球化時代未來公民的歷史素養。

 

三、社會領綱研修依循機制,研修程序廣納多元意見

歷史科課綱小組的成員,廣泛包括了各個領域的歷史學者、教育學學者、中學歷史科教師及社會團體代表等。研修會議皆採民主合議制進行,社會領綱草案復經國教院課發會研議,辦理諮詢會議、22縣市公聽會與網路論壇等公共意見之蒐集,而課發會與研修小組之會議紀錄亦均公開於國教院網站。

 

上版日期:107-08-15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