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Rss
迎接高齡社會,國際論壇探討「因應高齡化」的創新學習策略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終身教育司 聯絡人:張慧敏    電話: 02-77365686 電子信箱:huiming@mail.moe.gov.tw
迎接高齡社會,國際論壇探討「因應高齡化」的創新學習策略_圖片_大圖

教育部於105年4月12、13日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高齡社會︰創新學習策略國際論壇」,邀請日本、新加坡及國內學者專家、實務工作者250餘人,透過專題演講、經驗交流及創意激盪,聚焦於學校、家庭及社區等不同場域,探討如何透過創新的學習策略,提供家庭、各級學校學生及社區民眾有關「迎接高齡社會」的具體做法,建構未來可行的推動方案,以期達成「親老、敬老、助老、用老」的社會。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主持開幕式,表示,教育部近年積極推動各項高齡教育、家庭教育成果豐碩,對於2014年聯合國將「促進家庭及社區的世代融合」列為重要的政策議題,從教育的觀點出發,舉辦本次論壇活動,發展創新學習策略,讓社會各年齡階層在「高齡化」的議題上多所瞭解及學習,進而鼓勵家庭及社會中不同世代間的互動、溝通與學習,增進年長者「再教育」與「再參與」的機會,強化世代團結,減少社會的排斥與隔離,發展一個對高齡者「親、敬、助、用」的社會環境,
本次論壇首場講座邀請日本東京大學牧野篤教授,以「社區學習與高齡社會的未來」為題,探討高齡社會下「多世代共生」的人生價值,並由千葉縣柏市高柳多世代交流型社區的代表常野正紀先生與東京大學教育學院山口香苗博士生,共同分享如何在當地社區營造活潑快樂的多世代交流。另邀請新加坡飛躍家庭服務中心胡麗雲資深副主任及高級家庭教育者饒美麗女士,分享新加坡在推動社區樂齡教育及學校代間教育的實際作法。
國內學者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張德永教授及林如萍教授分別從社區教育及家庭教育推動代間教育的理念及學習策略。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胡夢鯨教授對於中高齡人力資源再運用的策略進行專題講座,並邀請中華傳愛社區服務協會張佳秘書長、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鄭淑子副教授分享社區、原住民部落推動辦理代間教育實務經驗。活動第二天將透過全體參與成員以分組討論方式,將高齡老化議題聚焦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區教育等面向,從高齡者、家庭、學校、社區的概念,提出社會學習觀點,提供教育部未來相關政策方案推動的建議,朝向發展「不分年齡世代,人人共享」的家庭與社會。
目前國內65歲以上人口,已從1993年7.1%的「高齡化社會」,到2018年將超過14%,正式迎接「高齡社會」的來臨,面對人口快速老化、壽命逐漸延長,值得注意的是實際退休年齡較法定退休年齡提早。又根據教育部2008年12-24歲年輕世代為對象之電話調查顯示(成功訪問1,073個樣本):祖孫代間關係疏離,缺少互動,對於老化存在負面的刻板印象,且受訪對象年紀越長,對老化印象越負面,年輕世代認為老人是「保守的」、「依賴的」、「不活躍的」、「不快樂的」。
面對如此快速變遷及關係疏離的社會,思考如何提供更多樣多元的高齡學習活動及代間教育活動,以協助高齡者營造精采的晚年生活,鼓勵祖孫相互表達關愛,是教育部近年來持續推動之教育工作重點。教育部已在全國各鄉鎮市區逐年設置樂齡學習中心,從2008年的104所成長到2016年的339所,更在2010年結合國內56所大學校院開設「樂齡大學」課程,讓高齡者進入大學殿堂,與年輕學生共同學習,這是亞洲首創的作法,目前樂齡大學的校數,已從2010年56所成長到2016年103所。
此外,教育部在2010年發起了第一屆「祖父母節」,自2011年起更將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訂定為「祖父母節」,每年並透過家庭教育中心、樂齡學習中心及樂齡大學舉辦近千場的代間教育活動,提供不同世代間的互動交流機會,希望促進民眾重視家庭世代傳承的價值,倡導正向的老化態度、強化尊老及世代倫理,以建立悅納老人的和諧社會。
各項代間教育活動及樂齡學習活動資訊,請分別至教育部家庭教育網(https://moe.familyedu.moe.gov.tw)及樂齡學習網(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查詢。
 

上版日期:105-04-12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