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Rss
創藝人才、美善社會 104年「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 向全國藝術教育工作者致敬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聯絡人:陳聖蕙    電話:02-7736-6227 電子信箱:una0517@mail.moe.gov.tw
創藝人才、美善社會 104年「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 向全國藝術教育工作者致敬_圖片_大圖

 為表達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支持與感謝,教育部辦理第二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共有「終身成就」、「績優團體」、「績優學校」、「教學傑出」、「活動奉獻」等五大獎項,經過各級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推薦,計225件入選,並透過教育部評選小組進行實地訪視,遴選26個團體及13位個人予以表揚,頒獎典禮定於104年12月10日下午2時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辦理,由教育部吳思華部長親自向獲獎者表達祝賀與感謝之意。


「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表揚民間團體及各級學校,有才華洋溢、熱誠奉獻的教師們,也有活用在地資源的學校與團體,他們用藝術打開孩子的心門,讓美走進生活,透過教育部組成訪視委員進行實地訪視,發現臺灣各個角落充滿推動藝術教育的動人故事,不論民間及校園,共同投入扎根藝術教育的行列,茲列舉個案如下:


「臺灣小提琴界的教母」帶動弦樂教育達全面性提升-李淑德教授
李淑德教授今年86歲,投入臺灣弦樂音樂教育40餘年,1971年成立中華少年管弦樂團、1975年著「西洋弓弦樂器發展史」,李老師從臺灣南到北尋找具有天份的孩子,經常一個人乘坐夜車、睡臥舖,落腳處遍佈全臺,有時候是學生們的家、有時直接睡車上,甚至還曾租了一間病房上課,李老師為方便學生,不覺得自己辛苦,好朋友因此曾稱她為「流浪的音樂家」。這樣跑遍全臺的授課方式,很快就有了豐收的成果,培育並奠定了國內音樂界的人才,包括響譽國內外的小提琴名家林昭亮、胡乃元,現任師範大學音樂系系主任的陳沁紅等。


以藝術豐富生命的施翠峰老師
施翠峰老師1925年出生於鹿港,在藝術和文學方面有多元化的表現,一生兼具畫家、作家、民俗學家、藝術人類學學者等多重身份,施老師認為藝術教育就是一種美化人生的教育,對於臺灣鄉土有與生俱來的使命感,願意用一生的時間來為臺灣文化付出,涉獵範圍甚廣,在日、韓、馬學術界備受敬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中國學人蔡元培主張「美育可以替代宗教」,一直到90歲的現在仍然秉持這個觀點。一生致力於臺灣美術、民間藝術之研究與推廣,著作等身,任教於師大、臺藝大、文化大學、臺北大學50餘載。


國寶級舞蹈教育家-李彩娥女士
「因為我不會講話,可是跳舞的時候,我都很高興跳出來。」李老師坦言自小不擅言詞,然而透過舞蹈,不僅讓她可以自在的做自己,更找到自信。今年90歲仍在舞臺上發光發熱,李老師說:「舞蹈讓人生豐富而美麗。年輕,不是人生的一段時間,而是人生的一種態度。」舞藝上的卓越表現,讓她從小就累積不少表演經驗,從過去躲在眾人身後不敢說話的小女孩,蛻變成舞臺上最閃耀的一顆星。李老師自民國38年投身舞蹈教育,創辦李彩娥舞團,在高雄從事推廣工作逾60年,主要包括中華民族舞蹈創作、現代舞重建以及芭蕾舞,首倡創作舞,為創作舞蹈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發揮藝文平臺角色,擴大全民藝文視野-財團法人研揚文教基金會
研揚文教基金會推動「藝術光點—校園藝文推廣計劃」,透過「世界繪本暨插畫巡迴展」、「e-School繪本創意數位化教材」、「藝術探索見學之旅」、「藝術好好玩戲劇巡演」四大主題活動,將藝術資源帶入偏鄉豐富學子藝文視野。參與學校為偏遠地區小學、弱勢與新移民家庭比例接近50%,吸引教師們積極參與,於「藝術探索見學之旅」活動後指導學生製作分享簡報,並參加以「小小學生遊臺北」為主題,透過藝術體驗及資訊能力的訓練,協助學生自信心及自我表達能力的提昇。


讓風吹動,迎風向前走-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之前身為紙風車劇坊,成立於1992年11月,在稟持「讓風吹動,迎風向前走」的精神象徵下,結合眾人之力,努力發展臺灣特有的藝術環境與文化。21年來參與觀眾人數已經超過650萬人次。2006-2011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由民間發起、募款,走遍319個鄉鎮,超過80萬觀眾欣賞過演出。從本島到離島鄉鎮 : 澎湖、金門、馬祖, 從最繁華的鄉鎮到最遠的偏鄉,不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從未出現過的案例,也是世界首創由民間發起專為兒童而辦的藝術工程。2013年1月「紙風車368兒童藝術工程」再度啟動,孩子的笑容,沒有地域之分,期望讓全國大人孩子感受臺灣兒童戲劇「創意」、「美學」、「愛與關懷」的魅力。


藝術中和,文化深耕-新北市立中和國民中學
位處於中和南勢角地區的中和國中,社區文化豐富多元,極具異國特色,校方為了讓孩子們對於自己每天的生活的環境有更深的認識,積極推動「藝術與人文深耕計畫」,引進外聘藝術家及專業藝文團體資源並結合校內藝文師資,藉由協同教學的方式解決教學現場藝術類科師資不足的問題,透過多元藝術學習管道與體驗教學,增進學生藝術欣賞及創作能力,將藝術美學融入於生活經驗當中,該校藝文團隊深具特色,包括:「在生活中汲取經驗、在自然裡提升美感~美感教育實驗計畫」—吳靜美老師;「自學、思考、表達,藝術也能學思達」—孫菊君老師;「讓弱勢地區的孩子也能有藝術發展機會~藝術深耕」—許寶真老師、趙珮涵老師;「從無到有,即使過程艱辛,也要讓教育理想實現,這就是我的創客精神~創課教室」—彭彥芳老師。


後港美樂地~再現海的旋律-臺南市七股區後港國民小學
後港國小位於七股鹽鄉,是學生數僅43人的偏遠小校,然而來到後港會令人有如走入藝術園區般地驚豔,校園處處皆是美感境教的氛圍,有取材海洋意象及在地素材的裝置藝術及親師生共同創作的公共藝術。學校在駐校藝術家郭美枝老師及前教導主任陳美玲老師,視每位學生皆是小小藝術家,積極以藝術來涵養學生之創造力,藉由實作與探索的體驗課程,讓每一堂課皆是一場精采的創作與演出。而後港的另一亮點─「有影嘸」紙影戲團,在陳美玲老師的策劃及教學團隊的精心指導下,三度參加全國創意戲劇比賽,三次均榮獲特優之佳績,更應邀至電視臺、文化中心及重要活動中演出,讓這逐漸式微的傳統藝術得以在後港扎根茁壯。透過精緻細膩的學習方式,帶領學生探索藝文殿堂的美好,也為這偏鄉小學,注入美麗的種子,孩子們晶亮的眼神中,對未來充滿希望,讓後港成為在貧瘠鹽地上一顆美麗的珍珠。


「藝術教育貢獻獎」讓我們看見每一個獲獎者在各自的角色上秉持信念,表揚的目的係希望每一個認真的事蹟能讓更多人看見,除了表彰獲獎者外,透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扎根藝術與美感教育,豐厚國民美感素養,為真善美社會的發展,提供厚實的文化動力,讓社會更加美好。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上版日期:104-12-10

:::
關閉 開啟